COP15新聞中心 > > 正文
2023 02/ 02 10:46:55
來源:人民日報

“保護濕地就是保護人類自己”

字體:

游客在瓦倫西亞阿布菲拉濕地公園內的湖邊觀光休憩。大衛·羅塔攝

2022年12月,大量越冬鳥類在出水市專門設置的“核心保護區域”內的農田覓食。記者 岳林煒攝

  核心閱讀

  古往今來,人類逐水而居,文明伴水而生,人類生產生活同濕地有著密切聯系。守護濕地,對維護生物多樣性、固碳減排、緩解和預防自然災害等意義重大。

  《濕地公約》第十四屆締約方大會日內瓦分會場去年11月舉辦了第二批“國際濕地城市”頒證儀式,來自13個國家的25個城市獲得認證。至此,全球共有43個城市入選“國際濕地城市”,其中中國有13個,數量居全球第一。

  近年來,一些國家通過建立完善法律制度、加強科技支撐、推廣科普教育等,不斷推進濕地保護和發展事業,積極探索可持續發展之路,取得積極成效。本報記者近日對一些城市濕地進行了探訪。

  保障生態系統自循環順暢

  “幾年前有一些火烈鳥飛到阿布菲拉濕地安家,那場景讓我始終難忘。后來,越來越多的火烈鳥來到這里,這實在令人興奮?!蔽靼嘌劳邆愇鱽喡糜尉质袌龊推放平浝砻咨w爾·佩雷斯告訴記者,每當他回憶起與濕地結緣的這些年,腦海中總有火烈鳥成群飛來的畫面。

  瓦倫西亞是新晉獲得“國際濕地城市”認證的25個城市之一,整個城市依傍在阿布菲拉濕地公園旁,風景秀美。在瓦倫西亞語中,“阿布菲拉”意為“湖泊”。這片面積為2.1萬公頃的湖泊,是約80種鳥類的棲息地。

  “有些候鳥在這里過冬后回到歐洲北部,或者是度過相對涼爽的夏天后再返回非洲大陸。有些來了就不走了?!蓖邆愇鱽喌久自a地認證機構負責人桑托斯·魯伊斯說,這里的水稻為鳥類提供了充足食物,也是它們選擇留下的一個重要原因。

  努力維護生態系統的完整性、保障生態系統自循環順暢,是瓦倫西亞濕地保護的核心理念。據魯伊斯介紹,阿布菲拉濕地75%的面積用來種植水稻?!斑@些水稻不僅給鳥類提供食物,還能幫助凈化湖水,使湖水在不同季節形成有益循環,是濕地生態的重要組成部分?!?/p>

  瓦倫西亞整座城市也努力踐行環保理念:將多個區域改造成步行區,在城區增加自行車專用道;濕地公園嚴格限制人類活動時間、區域和規模,最大限度減少人為因素影響;海洋公園建在一片湖泊之上,海洋館藏在湖水之下。走進海洋館,游客仿佛置身一個小小的濕地公園——鵜鶘、綠頭鴨、火烈鳥等依水而生的動物在身邊漫步、暢游,小魚在蘆葦間嬉戲……

  在海洋館工作20多年的生物學家大衛·馬蒂告訴記者,生活在這里的很多鳥受過傷,是館方救助的對象,還有一些是從別的地方搬家過來的?!斑@些鳥已經把這里當家了?!?/p>

  海洋館為當地學校提供專門的游覽計劃?!氨Wo濕地就是保護人類自己。我們將濕地動物和海洋動物放歸自然時,會邀請一些學生參與,讓他們親身體會生態保護的意義?!瘪R蒂說,孩子們從活動中收獲很大,有些孩子立志長大后投身環保事業。

  在城市與濕地間建立緩沖區

  南非開普敦市西北方向,有一條美麗的海岸公路。順著公路駕車15分鐘左右,便可進入“鳥的天堂”。一邊,成群的海鷗在海灘覓食;另一邊,火烈鳥、鵜鶘等180多種鳥類在湖沼淺灘嬉戲。這里就是當地人引以為傲的里特夫雷濕地保護區。開普敦不久前也因濕地保護方面的成績獲得“國際濕地城市”稱號。

  里特夫雷濕地保護區面積約560公頃,主要由西部一個深水湖和南部的淺水灘及旱地組成。它被夾在東北及西南兩片城區之間,同時毗鄰海岸公路,很容易被侵擾。為此,里特夫雷濕地保護區選擇建立生態緩沖區,即在保護區周邊設立70米至100米寬、密布植被的自然區域。

  前往里特夫雷濕地保護區時,可以沿海岸公路從遠處欣賞濕地美景。如果要近距離接觸,則需要繞行濕地東北部的專用入口,那里為人們設立了專供水畔休閑的娛樂設施。根據南非《國家環境管理法》規定,設施管理者在運營期間要遵守相關濕地保護的條款,比如“不能限制、阻擋或改變水流,包括過度抽取濕地中的水”“避免污染源靠近濕地”“定期清理濕地中的外來入侵植物”等。

  開普敦市對河湖濕地的相關保護條款統一規定,所有水生生態系統都需要建立生態緩沖區。小溪流或混凝土水渠的緩沖區寬度在10米之上,河流的緩沖區寬度可達40米,濕地的緩沖區至少70米,關鍵生態系統的緩沖地帶要達到100米。同時,處于生態保護的區域若為私人領地,其所有者也需采取負責任的保護措施。若發生污染,污染者或土地所有者將承擔責任,并負擔修復費用。

  開普敦是首個獲得“國際濕地城市”認證的南非城市。該市環境管理總監洛林·格拉恩斯表示,這一榮譽是對開普敦過往在保護濕地方面采取特殊措施的認可。據了解,開普敦下一步將重點改善河流和濕地的水質,未來3年至少投入3.5億蘭特(1元人民幣約合2.58蘭特),努力達成城市水源治理的長期目標。

  濕地保護與發展旅游相互促進

  走進日本出水市的鶴類博物館,“祝賀出水市入選日本首批‘國際濕地城市’”的橫幅格外醒目。出水市位于九州地區鹿兒島縣的西北部,沿海分布著大面積稻田和灘涂,是鶴類南遷越冬的重要目的地,被稱為“鶴之城”。每年10月中旬到次年3月,白頭鶴、白枕鶴等會從西伯利亞等地南遷到此越冬。自1992年以來,當地越冬鶴群數量一直保持在1萬只以上。

  “入選‘國際濕地城市’是對當地市民努力保護鶴類繁衍生息的極大肯定?!痹诔鏊喧Q類觀察中心做義務講解員的大內山裕向記者表示?,F年71歲的他退休后,就一直從事鶴類和濕地保護相關推廣工作。

  每年10月進入越冬期,當地鶴類保護委員會都會從保護區內的農戶手中有償租借100余公頃農田,圍上網狀柵欄,設置為鶴群免受打擾的核心區域;這里的居民在鶴群到來后,外出和回家時要走“迂回路線”避開核心區域;清晨,保育員會在核心區域內鋪撒小麥等餌料,保障鶴類的食物來源。臨近鶴類北歸時,投喂的餌料中還會用小魚“加餐”,增加能量儲備。

  當地學校也注重加強人與鶴類和諧共生的理念教育。多年來,臨近保護區的兩所中學學生都是協助鶴類保護委員會進行鶴類數量統計的主力志愿者。出水市教育委員會還編寫了關于鶴類保護的專門教材。正在鶴類觀察中心拍攝鶴群的當地居民村上進一告訴記者,“冬天里,我們都是聽著鶴群鳴叫聲迎來每一天的。鶴已經成為出水市的亮麗名片?!?/p>

  為鶴群打造宜居環境的出水市,吸引很多愛鳥者慕名而來。鶴類觀察中心提供的數據顯示,近年每個越冬季,都有約3萬人來到該中心觀察鶴群,這為人口僅5萬余人的小城提供了重要的旅游收入?!叭脒x‘國際濕地城市’后,出水市將進一步提高知名度,濕地保護事業將有更大的發展?!贝髢壬皆Uf。(記者 許海林 鄒 松 岳林煒 尚凱元)

【責任編輯:張潔 】
010090110050000000000000011100001211724269